AI
报料小助手
纵览快评|胖东来宣布刑满释放人员全部录取,再次对改过自新者传递社会善意
纵览新闻客户端
09-25 18:16 听新闻
评论员 牛可心
9月17日,30名刑满释放人员(以下简称“刑释人员”)前往许昌胖东来时代广场参与面试。这是胖东来首次公开招聘刑释人员,受到广泛关注。此前,胖东来拿出招聘名额的2%给刑释人员,据后续招聘信息显示,接收刑释人员简历有30份,应当录取20人。参与面试的刑释人员表示,胖东来方面最终现场宣布,30人均被录取。后续会根据各自情况分配岗位,入职后有6个月试用期进行“双向选择”。
常言道“浪子回头金不换”,但刑释人员真正实现社会回归仍面临诸多挑战,其中就业难问题尤为突出。虽然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享有平等就业权利,但现实中,“前科”“ 刑释”等标签往往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。胖东来此次专门设立刑释人员招聘渠道,并现场作出录用决定,展现了企业的实质性努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胖东来此番尝试并非盲目的“一刀切”,而是带有明显的渐进色彩。从设定2%的专项名额,到开设专属简历投递渠道;从明确表示首次招聘主要面向“中轻度犯罪”类型,到后续再逐步向其他类型开放。这种分阶段、分类别的安排既体现了对社会接受度的考量,也展现了企业管理的理性态度。6个月试用期的“双向选择”,则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化原则,给予机会不等于降低标准,真正的融入仍需个体努力与岗位匹配。这种既开放包容,又注重实际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务实举措,使得这一善举更具示范价值和可操作性。
归根结底,帮助刑释人员回归社会不仅是为了预防再犯罪,更是为了践行“人人享有发展机会”的社会公平正义。当然,帮助刑释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,仅靠一家企业的善意远远不够。它需要更多用人单位放下偏见,需要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心理支持,也需要公众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宽容。胖东来点亮了一盏灯,照亮了一条路。我们期待,这盏灯能引发更多“光”的汇聚,最终形成燎原之势,让每一个渴望“回头”的浪子,都能在社会的包容与支持下,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,重获新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