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

报料小助手

报料

纵览快评|姜昭鹏走出考场,当地政府和他都得了“满分”

纵览新闻客户端

05-18 20:26 听新闻

纵览新闻首席评论员 任凯

“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,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,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。”这是山东小伙姜昭鹏在赶往考场路上做出一次的选择。姜昭鹏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,引发社会关注,大家纷纷为他的善举点赞,生命比考试更重要,面对个人前途和同学生命,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。

不能让好人“吃亏”,“特殊情况能否增加一次补考?”面对公众基于补偿心理的朴素呼声与捍卫职教高考的刚性公平,这成为考验当地相关部门的一道“必答题”。5月14日,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,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,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,安排姜昭鹏参加考试。善念与善举在现实中得到托举,姜昭鹏获得了一次补考,民众的朴素呼声得到积极反馈,政策的温度与智慧受到点赞,这样的多赢局面也让一次具体的善行超越了个案,产生更广泛、更深远的社会影响。

5月18日,救人小伙姜昭鹏自信满满走出考场,面对记者采访,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,“这次考试最重要的意义不是分数,而是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。”无论这次补考结果如何,姜昭鹏在人生大考面前已然获得“满分”。

社会运行有其严格的规则与法度,众所周知,在我国的中考、高考中,施行的都是一次性考试,没有补考制度。但特殊情况下,由省教育考试院报经教育部同意,可以采取“特事特办”,姜昭鹏就是通过这一方式完成补考的。“有德者有得”“好人有好报”是此次救人缺考事件中公共讨论的高频议题,公众的朴素情感和认知应该得到照拂,但这种照拂应该是在理性、讲原则、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进行。

在各方努力下,救人缺考事件迎来一个圆满结局,姜昭鹏完成了一次补考,善行义举得到褒扬与肯定,公共政策体现了制度刚性与柔性智慧,地方政府在这场关于公平与良心的民意“大考”中,也交上一个满分答卷。姜昭鹏见义勇为的事迹,会激励更多人在他人危难时挺身而出,因为社会终将守护那些守护他人的人。

祝福姜昭鹏未来的人生道路一路坦途,好运终会眷顾每一个向光而行的人。